操作方式作为单悬臂门式起重机实现作业指令落地的核心环节,直接决定设备运行效率与操作安全性,需根据起重量、作业环境及精度需求精准选择。依据 TSG 51-2023 安全技术规程,操作方式需兼顾便捷性与规范性,目前已形成以 “地面操作 - 操纵室操作 - 遥控操作” 为核心的成熟体系,各类方式依托场景特性形成明确应用边界。

地面操作以近距离直接控制为特点,适配中小吨位简单场景。起重量≤20t 的货场、仓库设备普遍采用手动按钮盒操作,如河南长垣生产的 10t 级 L 型支腿门吊,配备八位一体按钮盒,通过档位按键分别控制大车前进后退、小车左右移动及吊钩升降,操作手柄仅负责起升速度微调,适配散货堆垛等单一作业。这类操作无需专用操控空间,按钮盒通过 3-5 米电缆连接设备,操作人员可跟随吊钩移动实时观察作业状态,但需注意与设备保持 1.5 米以上安全距离。部分轻载设备还配备便携式操作杆,集成紧急停止按钮,在设备检修或临时短距离作业中更具灵活性,不过受电缆长度限制,作业范围通常不超过 10 米。
操纵室操作以集中精准控制为核心,主导中大型设备作业。起重量≥30t 的设备多采用固定或可调节操纵室设计,天津港 40 吨级门吊的操纵室设于主梁端部,内部配备多功能操作台,左侧手柄控制起升与下降,右侧手柄调节大车与小车运行,面板上的显示屏实时反馈载荷、高度等关键数据,便于操作人员精准把控集装箱装卸位置。操纵室操作需严格遵循 “先检查后启动” 流程:操作人员上岗前需确认制动系统、限位装置及通信设备正常,启动后先空载试运行各机构,待确认运行平稳后再进行吊载作业。冶金料场的操纵室还会加装耐热观察窗与粉尘过滤系统,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高温物料与粉尘影响操作安全。
遥控操作以灵活远程控制为优势,聚焦特殊环境与高频作业。港口、钢铁厂等场景的大吨位设备普遍采用无线遥控操作,山东港口 35t 级市提起重机配备的工业遥控器,有效控制距离达 30 米,按键响应时间≤0.1 秒,可实现起升、运行多动作联动,配合设备上的 8 组 LED 工作灯,即使夜间作业也能精准定位载荷。遥控操作需遵循 “双人确认” 原则:一名操作员持遥控器控制设备,另一名地面指挥人员观察作业环境,通过对讲机传递指令,避免因视野盲区引发碰撞事故。在预制件生产场地,遥控操作还能配合设备的多转向模式,通过按键切换 crab 转向或 90 度横向转向,灵活应对复杂场地布局。
安全规范是各类操作方式的共同核心要求。所有操作前必须检查设备状态,包括钢丝绳磨损情况、制动器灵敏度及载荷限制器有效性;作业中需避免急加速、急停,起升载荷时先试吊 10-20 厘米确认稳定后再继续;遇大风、暴雨等恶劣天气或设备异常时,立即执行紧急停止,将设备停靠至安全区域并切断电源。冶金场景还需额外关注高温区域与设备的安全距离,遥控操作时操作员需站在上风向位置,防止热辐射伤害。
从应用现状看,地面操作在 20t 以下小型设备中占比超 50%,操纵室操作是 30-80t 设备的主流选择,遥控操作在港口、钢铁等高端场景应用率达 70% 以上。三种操作方式均以 “场景适配 - 操作精准 - 安全可控” 为核心逻辑,构建起覆盖全工况的实操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