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重能力分级是地铁龙门吊选型与作业管控的核心依据,直接决定设备与施工场景的适配性。依据额定起重量、作业需求及安全规范,地铁龙门吊通常划分为轻型、中型、重型及超重型四个等级,每个等级均对应明确的应用边界与实操标准,构成覆盖全施工流程的设备应用体系。
轻型龙门吊以额定起重量≤20 吨为界定标准,主要适配小型构件转运与辅助作业场景。这类设备多采用单主梁结构,自重轻、占地小,尤其适合隧道内、车站站台等狭小空间作业。深圳地铁 16 号线铺轨施工中,采用轻量化设计的 10 吨级龙门吊,通过快拆结构与遥控操作,在装配式预制板道床区域实现钢轨吊运,解决了轮胎式装备的通行限制,单班铺轨效率达 0.5 公里。此外,轻型龙门吊还常用于施工工具、电缆卷筒等辅助物料的转运,作业时需重点管控轨道平整度,避免因设备晃动影响精度。
中型龙门吊额定起重量介于 20-50 吨之间,是管片吊运、渣土清运等常规工序的主力设备。该等级设备兼顾承载能力与灵活性,配备双葫芦起升机构,可适配多种吊具。北京轨道交通 22 号线管片运输中,30 吨级龙门吊搭配带防脱插销的吊装头,将 13 吨级管片从地面存放区吊至井口,与地下电瓶车精准对接,通过 90 度翻转装置实现垂直与水平运输的转换。渣土清运场景中,40 吨级龙门吊适配 170 立方米 / 环的渣土斗,通过匀速起升与减速落位控制,避免漏渣与设备冲击,单次衔接作业耗时稳定在 45 分钟左右。
重型龙门吊额定起重量为 50-300 吨,主要服务于装配式构件吊装与盾构机部件转运。这类设备多采用双主梁或双小车结构,配备毫米级定位系统与防摇摆技术,保障重型构件的精准就位。深圳地铁 15 号线东滨路站采用 90 吨 + 90 吨双小车龙门吊,吊装重量达 128.8 吨的拱形预制顶板构件,通过 4 吊点液压平衡系统实现毫米级就位精度。龙华公园站则用 180 吨龙门吊吊装 114 吨级车站侧墙预制件,配合辅助台车完成 “搭积木” 式拼装,解决了密集城区施工的场地限制问题。
超重型龙门吊以额定起重量≥300 吨为标准,专门应对盾构机核心部件等超大超重构件的吊装,属于危大工程管控范畴。此类设备需联合履带吊等辅助装备作业,且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。“妈湾号” 盾构机刀盘吊装中,采用 650 吨级龙门吊与 400 吨履带吊协同作业,将总重 640 吨的刀盘翻身、起吊并精准下井,全程耗时 8 小时,作业前需完成静载测试与多岗位技术交底。此外,300 吨级龙门吊还用于盾构机主驱动、盾体等部件的转运,作业时需对基础承载力进行专项验算,确保达到 300kPa 以上的承载要求。
起重能力分级直接决定安全管控强度:轻型设备执行常规日检,重点检查钢丝绳断丝情况;中型设备需每周校准起重量限制器;重型与超重型设备则实行 “日检 + 周检 + 月评” 制度,超 300 吨级作业还需配备专职安全监护与动态监测系统。当前施工中,分级选型已形成标准化流程,依据构件重量、作业空间等参数匹配设备等级,既避免了 “大马拉小车” 的资源浪费,又杜绝了超载作业的安全风险。